这两天刷新闻,新学到一个词“日常恐婚”。
我知道恐婚的存在,但是日常恐婚好像是恐婚的程度更厉害了,但同时也像日常行为中的一个口头禅。
其实,恐婚这件事很正常,谁年轻的时候没有幻想过爱情,或者美好的婚姻,但是转眼一看现实,好像与幻想中的不是那么一回事。万一真的相差甚远怎么办?恐婚就由此而生。

日常恐婚!
现实究竟给了多少负能量,让人恐惧婚姻。
前几天我看了一篇帖子,问大家:从父母的婚姻中你学到了什么?
这要是一篇作文,应该会大量描写父母爱情的伟大,父母为家庭的付出,父母人生的不易。
但这不是一篇作文,下面清一色的回答都是:不要结婚!
可见,父母的婚姻给小辈们留下了多少心理阴影!
我见过最好的夫妻关系,他们养育的孩子对婚姻的需求度很高。
而他们的女儿是我见过的少数的,在被老公以及婆家狠狠的伤害了之后离婚后,还想着再次结婚,获得她想要的婚姻。
而她想要的婚姻,就是她父母的模样。
而她的父母,就是在外夫妻一体,互相尊重;在内互相体谅,你能体谅我的不易,我能体谅你的坚信,两人携手,共同前进;孩子的教养上,夫妻同心,而她们自己就是孩子的榜样。
所以,她有这种想法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甚至于,她觉得婚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如她的父母一样,而伤害她的老公和婆家人是个例。
但她这样的人很少,大多数都如帖子中一样,不要结婚。
因为在那些人的婚姻中,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矛盾,但归根结底,就是父母关系并不和睦。
也许父亲回来后,翘着二郎腿,抽着烟眼,冷眼看着厨房忙碌的妻子,口口声声都在嫌弃怎么这么慢。
母亲会跟孩子说:“如果不是舍不得你们,我早就走了,这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
再看看邻居家,同学家,好像都差不多,偶尔有一两户家庭和睦,十分和谐的,简直就是所有人都艳羡的对象。
而后,年纪大了之后,网络也一天比一天发达,偶尔看上一篇家长里短的文章,之后再刷视频文章的时候,大批量的推荐这一类的文章。
直看得那些本就因为父母婚姻导致对婚姻失去信心的人群看的是心惊胆战,更加觉得自己的恐婚是对的,婚姻真的是太可怕了。
还有身边已经结了婚的人,他们一遍又有一遍的告知这些人,不能结婚,因为他们婚后的日子过得很不好很不好。
于是,不婚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把“日常恐婚”放在了嘴边上。

还未结婚,先想好离婚!
婚姻真的如此可怕吗?
有一碗鸡汤说:找对了人,天天都过情人节!找不对人,天天都过清明节!
这话话糙理不糙,说白了,婚姻就是这么一回事。
哪有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在一起相处没有矛盾,没有不合?
就是与生活多年的父母,双方都知道对方脾气秉性的时候,还会隔三差五的吵上几句,结果就幻想着婚姻和睦的如同自己想象的那样,可能性实在是不大。
说的更通俗一点,婚姻这东西,离想象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因为想象永远是完美的,对方是能贴合自己的,你两融洽的就跟左右手,左手刚伸出去,右手就就知道左手要干嘛,并作出配合动作。
但实际上,婚姻中的两个人永远是不同个体的左右手,这个个体的左手伸出去,另一个个体的右手不仅无法配合,能明白左手的意图就算不错了,甚至两只手事情没解决,自己先互相掐一顿。
这样的状况,哪里叫婚姻,不如叫冤家来的直接。
这是婚姻的常态。
但是,如果找对了那个人,他便能懂你所想,知你所知,你砸吧砸吧嘴,他知道是你渴了;你摸摸肚子,他知道是你饿了,你眯眯眼睛,他知道是你困了等等。
所谓婚姻,就是这一点点的小事慢慢汇聚成岁月的长河,不见得有多少风浪,但涓涓流淌稳步向前。
虽然说,与想象中的婚姻比起来,不值一提,但这样温馨而默契的生活也充满了很现实的诱惑力。
比起想象中的虚无缥缈,这样的婚姻更脚踏实地,走的稳当。

婚姻生活只有日常。
给恐婚的人们一些建议
1.父母的婚姻可以吸取教训,但不要过分纠结。
父母的婚姻,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路,是他们多年磨合下来走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模式,也许在你看起来他们更多的是不和谐,不和睦。
但是,他们相处中,必然有令他们心动的小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就是他们维持婚姻的秘诀,也是他们婚姻之中的闪光之处,更是平凡夫妻中的精神支柱。
2.新闻中的家长里短可以看,但不要去把婚姻生活妖魔化。
每一户人家都会经历风雨,每一户家庭成员都要经过磨合,这本身就都是事。
这些事情就是媒体的素材,就是他们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若是都一团和气,他们也写不出什么来。
所以,不要因为这些所谓的新闻而去恐婚,因为真的不结婚,也未必就没有这些磨难,相反,如果找对了人,在遇到困境和挫折的时候,至少有人会与你共同分担。
3.每一段段关系都是自己相处出来的。
不管是单身时周边的朋友关系,职场关系,还是婚姻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公媳关系、姑嫂关系等等。都是需要自己一点点去相处出来的。
全世界只有父母与自己的关系是天生的,其余每一种关系,都是靠你自己一点一点去相处才能得来的。
夫妻也是一样,没有去相处去经营,只想从婚姻中得到回报,是不可能的。
这就像是单身时候与周边所有人的关系相处一样,不可能直接获得别人的真心,而你不给回报。
所以,不要还没有步入婚姻,就先想着处不来。

有些关系要自己去试着走一走!
结语
许多父母,在婚前,都没有经过很好的相处和了解,大多数就是别人介绍相亲,就结婚了。
婚前,他们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大多数的磨合都是在婚后,自然就有磨合的好的与磨合的不好的,因为婚姻的缘故,磨合的不好的不能分开,只能将就一起生活。
而现在,大多数的男女自由恋爱,自己相处,婚前就能做到互相了解,生活习惯、个人品性,三观是否能求同存异,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所以,相比较于父母的婚姻,年轻人已经占了很大的优势了。
如果找到合适的那个人,就结婚吧。
婚姻没你想的那么好,但也没你想的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