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习俗礼仪,是古人结婚不可缺少的一种礼节。“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书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书”。男女双方订立婚约时,也就是纳吉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
礼书:即在纳征之时所用的文书,也就是物品清单,书中需详细写明聘礼的种类以及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顺序不可乱)分别指:
纳采:指男方邀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古代男子看上谁家姑娘,必须请媒人带着纳采的礼物,去女方家议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也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若女方同意,则会收下纳采礼。古时纳采礼只用雁,大雁代表忠贞不渝,有从一而终之意。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
问名:俗称“合八字”。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并将女方的生辰八字放在祖先灵案上观察。如果家中平安无事,就把男方生辰八字送给女方。女方家把男方的生辰八字放置在佛像前。如果三日家中无事,就同意缔结婚姻。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方拿到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便已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也就是订婚的意思,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又称“送日头”、“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也叫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三书六礼、明媒正娶,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浪漫,是中国传统婚姻的重要礼仪。在古代,男女如果没有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九不被承认是明媒正娶;嫁娶礼仪流程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到婚姻的吉利。
六礼完毕,那就说明男女双方完成了婚嫁,成为夫妇。六礼这套婚俗曾经几次变迁,如南宋的六礼合并为:纳采、纳征、亲迎三项。清代演化为请庚、探问、抱期、行盘、妆奁、迎娶六道程序。民国时期,经历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一些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六礼已经简化了许多,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六礼虽然有所简化,但基本还是延续前清的程序。而真正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倡导男女自由恋爱,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大大简化了结婚程序,改革开放后又在全国各地逐渐倡导并推行健康而积极向上的新“六礼”程序。
可见不管什么时代,人们对结婚这一人生大事都是极为重视的!真心的祝愿每一对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遇到对的人,就要给足她安全感,用最美好最被认可的方式把心爱之人明媒正娶回家,幸福的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